公司一旁就是一間國小,每次上班都會遇到一堆蹦蹦跳跳的孩子,

下午四點左右,便會聽到小朋友們放學的嬉鬧聲,

於是,我問了:這群孩子裡面有多少未來會是攜棍襲警的?有多少會是吸毒拉K的?有多少會是霸凌的加害人或被害人的?有多少會是為了一個名牌包甘願以身相許的?

這是一個不能具體概化的問題,也是一個相當負面的評價,多不希望有這樣的聲音出現,但事實上卻是欲蓋彌彰。

或許我們可以再歸咎於媒體的過度渲染與追蹤,這部分在某個層面上是成立的,媒體早已是社會上的亂源,但這絕非是犯罪年輕化的主因之一。

 

 

犯罪,肇始於家庭,醞釀於校園,爆發於社會,

一個犯罪者的養成,往往與這些三個環節脫離不了太大的干係(除去某些精神異常者來說),當一件少年或校園犯罪案發生時,我們常聽到的說詞是,

學校怎麼了?社會怎麼了?鮮少去聽到家長怎麼了?因為家長總是在這時候站出來說:"我孩子很乖阿!!!都是交了壞朋友。"諸如此類開脫的話...

每每看到這些說詞,我才想問:家庭怎麼了?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是現在許多家庭充斥的問題,絕大部分家庭給了孩子物質,卻沒有給他們一個正確的導引,於是就這樣丟給學校,丟給老師,以為自己沒了責任;

有些孩子則是生來即面對惡劣的環境與家庭,從小就得學會各種犯罪與謊言,滿足自己內心的空洞或欲望,這兩種全然不同的家境背景,最後卻都很可能走上同一條路,說來也真諷刺。

 

 

場面拉到了校園,老師不敢教、不肯教、不能教,因為孩子不聽話時,不能打、不能罵、可能連念幾句都不行,回到家裡家長關心的可能不是孩子在學校的朋友、為人、生活,

而是那最容易量化的"成績"。

重視成績不外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想跟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比了差一截。這雖是人之常情,但同時也是台灣社會奉行文憑主義下的悲哀。

現在的社會,把老師給架空了,而且架空的很嚴重,徹底的讓他們繳械,無從應對這些教育的問題,

試問一個學生出了問題,將他送回去給家長並把狀況告訴家長,家長卻怪回學校"都沒再教",

但用一些有限度的體罰、責罵、勸誡時,家長卻又在事後責怪老師管教過當,孩子心靈受創,那要學校、老師該如何是好?

也難怪許多老師巴不得趕快退休或者採取完全放任放牛吃草,當怪獸家長把每位師表的熱情都澆熄時,我們還能奢望學校能給孩子什麼?

 

 

問題學生的成因不是很複雜,卻也沒那麼簡單,有人說學校輔導室沒有發揮功能,就連編制也很有問題,這在一部分上是對的,但就算編制齊全,孩子就會來求救?

請想想你們以前在學時代,每個走進去輔導室的學生出來後會面對怎樣的輿論?

我們不能奢望孩子會主動去尋求輔導機制,他們是求援的一群人,理應是學校要發覺孩子需要被關懷,這部分卻又得仰賴學校與家長的合作。

是的,學校與家長必須合作與信任,而非互相批評對立,推諉塞責,問題依舊懸在那裏,不是嗎?

 

 

切記,家庭才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境,

當每位父母在計劃把您的孩子塑造成頂尖人物時,請別忘了您的責任與孩子的品格,德性才是陶冶一切的基石。

 

 

 

我永遠記得家人跟我說的話:你成績可以不好,體育可以不好,就是不能品性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sky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