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 買了這一本書

作者是 蔣勳

主要談論 作者本人對於孤獨的看法




基本上 書裡的提及有關孤獨的概念還挺淺顯的

不至於讓人摸不著頭緒

也確實描述了許多孤獨者心中的狀態

相信每位思索著孤獨的人們看了都會有些共鳴

然而 這本書我個人卻覺得 有些地方埋沒了這本書應該有的丰采

蔣勳先生在這本書裡面所提及的論點 我大多認同

但我無法認同他 不斷引用自己的作品來做分析 來告訴我們他的想法

雖這稱不上有甚麼不妥 但在一位讀者的眼裡 總有吃老本的懷疑

甚至覺得 "我是來看你過去的作品分析? 還是來聽你說何謂孤獨?"

我相信 從他分析他過去的作品而得的觀念 從日常生活中的新聞瑣事去分析也可殊途同歸

既然如此 不斷的拿過去的作品來做分析

來告訴我們他當時是怎麼想這個架構 裡面的主人翁是怎樣的想法

那麼 我是不是需要再去讀他那些作品?(當然作者沒有這個意思)

那麼 是不是他這些所謂的孤獨都只是一個小說"人為"的情境?

個人愚見認為 引用過多過去的作品 不見得是一個好方法...



再者 另一位書友與我共同的感覺是

雖然作者提及了諸般的孤獨狀態與感覺思想

但卻只是點到為止 無法切中整個問題的要害提出解決之道

當然 根據作者書裡提到的"思維的過程" 我們不該去要求一個作者已然成形的結論

但至少 也提供一個個人想法 作法 看法供讀者參考

畢竟僅僅提到這個問題 卻無法說出一個道理

總令人覺得這道菜色少了點甚麼調味

而除此之外 我還對於書中一些論述抱有些許存疑

疑惑乃來自於 作者自述自己過去如何如何

但以一位旁觀者的角色來看 一位才幾歲的人 是如何能有此等思考與想法?

當然 或許是時代的巨輪醞釀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才能夠在小小年紀 就有著與一般小孩 青年 完全不同的高傲孤獨

然而 這樣的解釋邏輯 似乎存有太多太多使人惶恐的地方了




最後則是 此書有些價值衝突與鼓吹的論點也令人保留

衝突乃是由於 對於一些偏激思想的定調

或許孤獨者可以深層的看出一般大眾的無法看出的問題

甚至不忌諱與現世價值的衝突

然而 書中一些瘋狂的思索 暴力孤獨 倫理孤獨尤易看出其衝突

暴力應該去被討論 倫理應該去被討論

但有沒有想過 當作者期盼家長不要給小孩子結論 而應該讓他去思辨時

孩子是否已經具有思辨的能力了?

難道家長要跟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說 "你看他們 你應該想想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你應該想想他們這樣的意義是甚麼? 你應該想想如果是你 你會不會想這樣?"諸如此類的話?

每個孩子都不是天才 也不是天生的孤獨者

孤獨是一種狀態 孤獨是一種思考

但這些都建立於內心的覺醒與知識的培育

僅僅去否定這個社會給了太多結論 僅僅批評道德倫理的過度主觀與迂腐

似有偏頗

但不可否認作者的論點有它的道理在

只有結論的社會 不會有思辨

道德倫理也都是一種有機的變化 沒有甚麼倫理道德是應該絕對無上的

但我也想問作者 那麼 我們是不是都不用再去理會父母 父母也無需在意我們

倫理道德或許是一種社會集體主觀的決定去束縛著我們

但是沒有了這些束縛 我們的社會會是甚麼樣子?





最後是關於鼓吹的論述

個人愚見認為 作者相當讚揚孤獨者

但卻過度的期許社會有更多人覺醒成為孤獨者

試論 一旦這個社會的人們都覺醒成為孤獨者

這個社會是甚麼樣子?

其實孤獨者就是平衡中的抗拒因子

我也感覺到自己孤獨的一面

但我並不會希望這個社會都與我一樣

當社會上都是孤獨者時 我們還需要孤獨的思考?

當社會都是孤獨者時 人與人是否能夠自給自足 孤獨的存在?




孤獨是一種狀態 是一種相對的存在

他不是一種身分 也不是一種應該信奉為圭臬的價值

他是一種很純粹的 自我思索 覺醒的過程

或許 下次探討孤獨的議題

孤獨可以相對 也可以絕對

孤獨的狀態 我還在享受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sky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