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果子離的 一座孤讀的島嶼
內容記敘這位作家的一些心情感想
書中分成幾個部分
每個部分都有幾篇獨立的文章
宛若是部落格裡一篇篇網誌出版集結成冊
裡面有幾篇文章很發人深省
例如文學商業化 與 一些老書店 出版社的甘苦談
也有一些文章在評論時人
例如創下國片佳績的海角七號導演 魏德聖
由於閱讀該書時 遭遇些混亂的生活
讓我無法一氣呵成的看完
很多記憶都是斷簡殘篇
因此 提出了幾篇印象較為深刻的文章做為分享
第一篇是提及到一部國外小說的內容
該小說名為 "浪潮" 後來改為電影
電影中文翻譯為 惡魔教室
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取自開演電影網站)
Rainer Wenger是一名教歷史的高中老師,臨危受命要幫助學生完成一個極權政治的研究計畫。
但是學生們過於自滿與傲慢,覺得當年的法西斯極權統治根本是狗屁。
為了要說服這些自大的學生,Rainer決定做一個非正式的實驗,由他來扮演極權頭頭的角色,
學生們必需服從他的命令、在回答問題前必需得到老師許可、穿制服上學等。
一開始實驗進行的很順利,學生們對極權政府的運作越來越感興趣,甚至還出現了團體的口號及標誌。
但是隨著學生們的投入與團體的力量,實驗卻漸漸失控了…
這名老師 本只是想進行一場實驗性的遊戲
而這些學生 也只是想要跟著玩玩看 見識何謂獨裁政府
起初 一切都很順利 這位老師也相信他能夠控制這一切
慢慢的 學生之間的隔閡都消失了 一盤散沙在這個制度下變成了一個井然有序的組織
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
然而 整個團體卻逐漸的從團結一致 整齊劃一 慢慢的走向了強烈排他的作風
這時 這位老師才發現 事情已經遠超過他所能控制的範圍
他才發現 這些原來對法西斯主義不屑一顧的學生們
卻有著能夠將這一切納粹行徑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潛力
於是他急著踩煞車 宣布結束這場實驗
但故事的最後 卻仍有著令人唏噓的結局
我看完這一部份 突然有點感慨
感慨的不是那故事的劇情張力
而是周圍的處境與思索
試問 我們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著納粹的因子?
我們都明白 集權思想那強烈的控制欲所可能造成的後果
我們也都知道 群體暴力與盲從的恐怖
但是 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 成為了這些恐怖的加害人
換個方式說 我們既是被害人 也是加害人
團體暴力 與 多數正確 總在生活周遭裡不斷上演
我們害怕成為被孤立者 又或者是害怕被群體給批鬥
於是 有著強勢特質的人 成為了領導者 成為了發聲者
自然而然 會有人與他們附庸 於是這個團體越來越大
倘若你是獨自一人 你毫無團隊後盾
那麼你將可能是第一個被批鬥的
非我族類 天下共擊之的概念就此產生
這無關是非 無關對錯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群眾正確
你不願意搞小團體 就等著被小團體搞
不斷盲從與批鬥的結果
便是集體的失去自我價值
存在感也已經只是一種建立在虛偽的優越與認同的感覺
生活只剩下猜忌 利用 與 恐懼
也沒有所謂了正義 道德 與 良知
而且每個人都害怕 隨時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批鬥的對象
因此 所有的人都噤若寒蟬
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了一篇德國很有名的詩作:
Als die Nazis die Kommunisten hol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Kommunist.
當納粹黨人搜捕共產黨員時,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Als sie die Sozialdemokraten einsperr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Sozialdemokrat.
後來,他們囚禁社會民主主義者(左派份子)時,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Als sie die Gewerkschafter holten,
habe ich nicht protestiert;
ich war ja kein Gewerkschafter.
後來,他們搜捕工會份子時,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工會份子。
Als sie die Juden holten,
habe ich geschwiegen;
ich war ja kein Jude.
然後,他們搜捕猶太人時,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Als sie mich holten,
gab es keinen mehr, der protestieren konnte.
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
已經沒有人可以為我說話了。
當我們無法認清 個人的存在與價值
無法辨識自我的道德與正義
沒有辦法睿智的看破盲從
這類的悲劇 只會重複上演
納粹噩夢 永遠不會離開
他只是潛伏著 等待適當的時機
再去創造下一個希特勒的時代
未完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