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一則新聞

一篇對於教育的哀鳴

出自於 李家同先生的
"
最近,我在大學演講,都會有教授向我反映:我完全不懂我的孩子的國文考題,又怕他
考不好,只好將他送進補習班補國文。有趣的是這個孩子什麼功課都不需補習,但必須
補國文。國文有這麼難嗎?請看以下的考題,這是一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考題。


這份給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考題,令我傻眼,我一題也不會做,我將考卷寄給幾百位我的
好友。所有回信者都說不會,只有兩位試做,答案也都不同。我的好友中包含了多位大
學校長和教授,他們一致的反應是:題目太難了,小學生不該學這些東西。究竟難不
難?我最後求教於兩位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他們也不會,而且他們都說這是修辭學的範
圍,小孩子怎麼可以學這種玩意兒?


我們首先要確定這種題目難不難,答案無比簡單,這當然很難。小四的孩子如何能懂
「映襯」。「映襯」絕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文學修養好的人也許可以意會,我就問了
好多人何謂「映襯」,越問越糊塗,至今不知道什麼樣的句子屬於「映襯」。


在小學考如此艱深的題目,可想而知的是孩子會多麼的沮喪,也可以想像得到孩子們對
國文的望之生畏。我小時候不管這些,只學了一些成語和典故。雖然不懂「映襯」,至
少會看書,也會寫還算通順的文章。尤其幸運的,我從未為國文而煩惱過,我從小就很
喜歡上國文課。


不會這些修辭學,有沒有關係?對我而言,顯然是沒有關係,因為我看得懂文章,也能
寫文章。我的那些朋友,也都不會「遞進」和「承接」,照樣在社會生存,好幾位非常
出人頭地。我為了小心起見,又去問了幾位中文系教授,他們都說學了這些學問,無助
於小學生的國文程度。我們大家每天都會讀文章,有那一位是因為知道每一句話的修辭
格以後才瞭解文章的意義的?又有那一位在寫某一句話的時候,知道這個句子屬於那個
修辭格的。比方說,我們小時候都曾寫過「媽媽愛我,她每天燒好吃的菜給我吃」。我
們恐怕一輩子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格。


我不願在此追究這種出難題考學生是如何開始的,很多人說,這種難題的受害者是廣大
的無辜小孩子,受益者卻是補習班。我希望這不是事實,因為考試領導教學,已非好
事,補習班領導教學,完全是匪夷所思。問題是: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員知不知道小學生
的痛苦呢?我建議教育部的大官們做做這份考卷。做完以後,總該採取一些行動吧,我
們的小孩子太可憐了。


我們小學生的家長們不能再對這件事沉默了。你們應該讓教育當局知道你們的想法。
孩子害怕國文,是一件可怕的事。
"



看完以後 我的想法有些沉重

從小到大 我可以說是不曾害怕過國文這個領域

也不討厭 甚至有點喜歡

這理由一時半刻也說不上來

是的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石

而本國語文教育則是最基本且重要的一環

然而 看看今日的國文教育 是出了甚麼問題?

政府遷台以後 政府厲行讓人民學所謂的國語

姑且不論那其中的歷史傷痕與背景 還有那無所適從的憤怒

而後 一直以來 國文教育在我們的教育之中 占有極重要的位置

可曾幾何時 國文教育成了政治與族群操弄的工具?

曾幾何時 國文也成了商業導向的一環?

曾幾何時 學國文就跟學英文一樣 需要上補習班請家教?

曾幾何時 背背詩三百成了一種悲慘的折磨?

曾幾何時 元素週期表與九九乘法表都能倒背如流的學生們 卻連三字經或道德經的前兩句都背不出來?

我們的國文教育 出了甚麼事?




這篇文章 凸顯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那便是學生為了考試學國文

老師為了考試教國文

補習班則在這其中大撈一筆

沒有人是真正去想 學國文的價值是甚麼?

我們可以說

學英文 是為了國際化

學理化 是為了研究更好的科技

學生物 是為了救世濟人

學數學 是為了解決複雜的方程式

但是學國文呢? 是為了甚麼?

在國文教育逐漸式微的這個年代

學者們不斷的警告 學生的國文能力急速衰退

但換來的不是政策的全盤檢討 不是習慣的重新培養

而是治標不治本的刪減教材 調整考題 投入補習班

也難怪 我們的國文 考題越來越刁鑽 學生程度卻越來越薄弱




再問一次 學國文為了甚麼?

不為什麼 因為這是我的母語 我的文化

在我們一味鑽研國外語文 科技 文化的同時

是否有人還去在意過自己安身立命 土生土長 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地方?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文化都不願去了解 去學習

那麼學習那些外國的一切 不啻是本末倒置?

我不敢說 我寫了一手好文章

我也不敢說 我博覽全書

我也更不敢說 我對國文有多深的了解

但至少 我沒有討厭或害怕國文

但至少 國文的好 國文的美 國文的淵遠流長

我能有所體會...





李家同先生說

"孩子害怕國文,是一件可怕的事。"

而我說

"國文教育的紊亂,是整個國家的災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sky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